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实用技术 >>正文

咸宁市水产养殖梅雨季节生产应对措施

来源: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时间:2023-06-28

六月中下旬开始,我市进入梅雨季节,这段时间天气高温高湿、降雨量大、阴雨时间长、光照时间短,易出现倒藻,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藻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底部恶化,极易滋生各种病源微生物,鱼虾蟹缺氧浮头、翻塘或爬坡上草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广大养殖户在梅雨季节要加强水产养殖管理与病害防治。

一、关注天气,防范暴雨洪涝

1.对低而窄的池埂和低洼的池塘要进行相应的改造,及早修整进排水阀门和疏通沟渠,以免大雨冲塌堤埂,防范鱼虾蟹逃逸。

2.检修设施线路,确保梅雨期安全使用。

3.防范雨水冲刷造成池水浑浊、溶氧降低而引起的浮头、翻塘。

4.遭遇洪水时,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将仓库货物转移至安全的地方,减少损失。洪涝过后,要对存塘情况进行检查和科学的评估,相应调整养殖计划。要么补种、要么稀养速成,不影响下一阶段的养殖生产。

二、及时增氧,保持水质稳定

1.勤开增氧机。注意监控养殖池水溶氧,保持水体充足、稳定的溶解氧,谨防养殖鱼类缺氧、浮头。遇到阵雨、连续闷热或天气突变的情况,开机时间要延长,并配合使用增氧剂(过碳酸钠或过氧化钙),可适当加注新水,一般7-10天加水一次,水位保持在1.5-2米,加注新水尽量避免将底质冲起。

2.抢晴肥水培藻补菌。在连续几天晴天天气时,可施用氨基酸肥或生物渔肥,快速培藻;也可使用芽孢菌、EM 菌或光合菌等益生菌调节水质,消解、转化池水中有机物质,既净化水质又能促进藻类生长,协调藻相菌相的平衡,稳定水质。

3.做好水体消毒处理措施。在天气变化前3天,使用二氧化氯、碘制剂等消毒剂对池塘进行消毒,24小时后,可用活化培养的益生菌菌液和氨基酸肥或生物渔肥重新构建藻类和细菌群落结构,恢复水质,以应对天气变化。

4.改良底质。梅雨期间应经常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会加快底部积累的有机物质的分解,促进水体的循环,保持水体状况良好。可使用过硫酸氢钾片或高铁酸钾片等改善底质,可配合过氧化钙或过碳酸钠等增氧剂使用,每 7-10天使用 1 次,以消除底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害物,并抑制病菌繁衍,清洁底质,减少底部有毒有害物质向水体中扩散。

三、科学投喂,加强饲养管理

1.饲料防霉。梅雨季节饲料一次性采购量不要太大,注意贮存条件,防止霉变(特别注意:发霉的饲料是禁止投喂的)。

2.合理投喂。选择优质饲料,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遵循“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和“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的投喂原则。晴天可多投喂饲料,阴天尽量少投喂饲料,雷雨天气时不投喂饲料;上午、中午可多投饲料,傍晚尽量少投喂饲料,晚上一般不投喂饲料。夏季投喂饲料量以达到养殖鱼类7-8成饱为宜,每次投喂掌握在1-2小时吃完为宜。

四、预防为主,做好疾病防控

1.疾病预防。梅雨期天气阴雨为主,水环境恶化,病害微生物活跃,容易暴发鱼病,因此,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在梅雨期到来前,趁有4天的晴天,根据水体实际情况,使用杀虫药泼洒一次,第2天再进行一次消毒,第3天培藻培菌,恢复水质。建议使用刺激性小的杀虫药和消毒剂,同时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多维或免疫多糖等提高免疫力的饲料添加剂,提高抗病力,预防病害发生。

2.防抗应激。梅雨期可能会有大量雨水进入养殖水体导致水生动物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应及时全池泼洒适量块灰或解毒果酸类、虾青素类等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鱼虾蟹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

3.精准防治。(1)目前尚无有效控制养殖鱼类病毒病的药物,病情发生后,不能盲目用药,否则易引起更高死亡率。一般应停止换水、停止用消毒和杀虫药、停止拉网操作,保持溶氧在较高水平,及时捞出池中病死鱼做无害化处理,保持水质稳定。少量使用大黄末、维生素待养殖鱼自身免疫力逐步恢复。注意养殖尾水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2)梅雨季节是细菌性疾病发生的高峰期,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鱼体受伤后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发病鱼采用内外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可采用含氯石灰(水产用)或聚维酮碘溶液等全池泼洒,一般连用2次,间隔1天。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种类以及剂量,内服药一般连用5-7天,用黏合剂拌饵投喂,同时饲料投喂量减半,保持水中溶氧充足,水质清新。(3)车轮虫、指环虫、孢子虫等多种寄生虫病多暴发于水质较差的养殖塘,要注意两点,一是需要确定寄生虫的种类,有选择性的使用针对性强的杀虫药。二是健康鱼也会感染少量寄生虫,这时不必用药,只有寄生虫数量较多时,才用杀虫药。

4.规范用药。一旦发现疾病,先确诊病症,然后合理用药、对症下药。要防治药物滥用,不得向池塘泼洒抗生素,不得低剂量内服抗生素预防疾病,不得使用违禁药物。严格遵循《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2年1、2号》中规定水产养殖药物。

(图/文 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