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气温逐渐回升,咸宁市各县市区开始进入养殖生产期,但仍需防范“倒春寒”现象的发生。近期,受阴雨天气以及气温大幅波动的影响,我市养殖的黄颡鱼、草鱼、鲫鱼、鳙鱼、鲢鱼等品种陆续爆发疾病,给部分养殖户造成较大损失。为切实做好我市春季鱼病应急防控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预防措施
(1)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环境稳定。随着天气渐暖,温度回升,需不断加水提高水位。养殖池塘应定期泼洒生石灰消毒,使用微生态制剂或底质改良剂,确保池塘水生态稳定。对养殖密度偏高的池塘,应增加增氧机开启频次,以免水质恶化引起水体缺氧。
(2)科学投喂饲料,提高鱼体抗病能力。鱼类越冬期间基本没有摄食,体质较差。春季水温上升时,可根据养殖品种的数量、规格和摄食能力,提早开食,逐步增加投喂量,同时适当添加渔用多维、免疫多糖制剂等,提高鱼体自身免疫力,尽快恢复体质。饲料投喂不宜过多。
(3)规范投放鱼种,控制养殖密度。春季转塘、鱼种投放操作要规范,尽量减少捕捞和转运过程中鱼体的机械损伤。鱼种下塘前需消毒(使用食盐、高锰酸钾或聚维酮碘等)。控制池塘养殖密度,避免因密度过大引起缺氧。时刻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勤查水质状况、鱼体活动以及摄食情况,防止疫病暴发。
(4)加强巡塘管理,及时发现鱼病。勤观察养殖鱼类的活动情况,及时检查寄生虫等病原感染情况,通过水质调控或药物预防措施,防止寄生虫、细菌病原的混合感染。
(二)治疗措施
(1)我市养殖的黄颡鱼疾病主要包括“头穿孔”病、腹水病、腐皮病等细菌性疾病。可以外用泼洒杀菌消毒药物,如生石灰、二氧化氯、溴氯海因、戊二醛等,内服以国标抗菌药如多西环素、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等,剂量参考国标药物使用说明书。建议经过药敏试验后选择药物,提倡交叉用药,避免低剂量长时间用药,禁止向水体泼洒抗生素。针对黄颡鱼的一种新病毒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体表正常但下颌部充血),建议采用外用泼洒碘制剂,如聚维酮碘等,内服抗病毒天然植物药物,如大黄、板蓝根、鱼腥草、黄芪等合剂的超微粉进行治疗。杜绝滥用药物,避免增加患病鱼死亡率。
(2)水霉病。水霉病由真菌引起,一般感染受伤后的鱼体。因此,应减少捕捞或转塘等操作,避免鱼体受伤,天气晴好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采用二氧化氯、硫醚沙星或五倍子提取物进行泼洒,剂量参考国标药物使用说明书。同时可搭配保肝护肠产品,增加鱼体免疫力。
(2)烂鳃、烂身等细菌性疾病。一是可以外用泼洒杀菌消毒药物,如生石灰、二氧化氯、聚维酮碘、戊二醛等。注意药物适用对象、用量和配伍禁忌。二是内服抗菌药物,如恩诺沙星或氟苯尼考等,严禁抗生素滥用。
(3)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虫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质调节,培养水体浮游生物,通过生态学方法防控寄生虫病。疾病暴发时,可使用相应的杀虫药物进行防治。
(三)其他措施
(1)及时处理病死鱼。发现病死鱼时应及时捞出,并用生石灰消毒后深埋,防止病原进一步传播。
(2)及时消毒。发病池塘及养殖工具须彻底消毒和曝晒,严禁随意排放发病池塘的水体至公共沟渠,杜绝病原扩散。当发病池塘死亡率超过70%时,干塘进行池塘底部消毒,加注新水培肥水质。
(3)加强苗种管理。选择规格大小合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优良种苗。投放新苗种期间要注意气候稳定,天气晴朗,并在投放前做好消毒、肥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