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当前,农产品连年丰收、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规划》为“十三五”时期农业绿色化发展定下了哪些具体目标?
答: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规划》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生态功能得到改善恢复,农业绿色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资源过度开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力争耕地重度污染面积不扩大,土壤清洁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55,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农膜回收率达到80%,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
二是重点区域环境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东北黑土退化区、南方重金属污染区、京津冀地下水超采区、西南石漠化区、草原生态治理区治理技术体系和推进机制基本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全面推进,主要农产品产地实现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干旱区农业结构适应性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农业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基本控制草原退化沙化和渔业水域资源荒漠化趋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重大外来有害入侵物种得到有效遏制。
四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基本构建科学的考评机制、合理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的投入交易机制、法制化的监督问效机制。
问:《规划》的核心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答:《规划》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即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强化退化草原治理修复、养护渔业资源环境、加强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实施农业湿地保护修复等。划定了7个重点区域,即东北黑土区、南方耕地污染区、京津冀地下水超采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旱作农业区、西南石漠化区、草原生态治理区。明确了10个重点工程,即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南方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工程、京津冀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西北地区旱作节水农业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工程、渔业资源及生态保护工程、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工程、外来入侵生物综合防控工程、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农业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等。
问:《规划》作为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其实施将产生怎样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答:《规划》的实施可进一步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提升粮食、牧草生产能力,保护、丰富渔业物种资源,促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为农、牧、渔业生产带来一定经济效益。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规划》的实施可有效缓解重点区域耕地和草原退化态势,有效控制外来入侵生物蔓延,全面扭转水生生物资源衰退和濒危物种数目增加的趋势,丰富各类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同时可有效控制典型流域农田氮磷流失、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等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改善土壤和水体环境质量。